《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共一百回。作者吴承恩(约公元1500-1582年),淮安府山阳(江苏淮安)人。《西游记》描写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去西天取佛经的故事。
《西游记》相当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地主阶级的残暴。吴承恩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他反抗压迫,敢于造反,战胜困难的斗争精神。
吴承恩写神话故事,“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揭露明代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小说中的那些兴风作浪,占人妻女,专吃人肉、抢人财宝、作威作福的妖魔,正是明代官僚恶霸地主的凶恶面貌的摹写。
《西游记》中有着封建思想和宿命论的观点,也杂揉了一些宗教的说教。它写如来佛“法力无边”,孙悟空再大的本事也跳不出他的手掌,表现了作者认识不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这就大大影响了《西游记》揭露封建制度的战斗性。
西游记 作者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哪个朝代
古典四大名著的作者均存有争议,其中的《西游记》,是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才由胡适与鲁迅等人,从清代学者的著作中论证出其作者是明朝嘉靖中期的淮安岁贡生吴承恩。只是,这结论是否正确?仍莫衷一是。
目前所能见到的各种《西游记》明清版本中,没有一部是署名吴承恩所作的,这些版本中,极少数的为署名元朝全真道人丘处机,大部分版本的署名均为无名氏。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丘处机一直被认为是小说《西游记》作者。而元朝学者陶宗仪,在《辍耕录》中直接将《西游记》作者列于丘处机的名下,这说法沿袭了数百年之久。
清朝中叶,这一说法开始被质疑。认为丘处机虽也有一本著作名叫《西游记》,但其全名是《长春真人西游记》,作者为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内容则是丘处机西行大漠时的所闻所见,可见与《西游记》风马牛不相及。
并且,淮安籍学人阮葵生、丁晏等据明朝《淮安府志》的记载,认定作者是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的淮安人吴承恩。到晚清,吴承恩作《西游记》的观点被不少人所接受。
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胡适、董作宾及稍后的郑振铎等人明确指出《西游记》作者为淮安人吴承恩。1936年,赵景深首次撰成《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年谱》。
但是,质疑者认为吴承恩作为《西游记》的作者至少有五大疑点: 一是现存吴承恩诗文及其文友的文字中从未提及过他撰写《西游记》这件事;
二是《淮安府志》虽载有吴承恩著《西游记》,但并没有说明是演义还是稗史;三是清人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曾把吴承恩著《西游记》列入輿地类著作;
四是《西游记》一书与吴承恩毫无关系,真正的作者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青词宰相”李春芳。吴承恩只作有《西湖记》,将吴承恩认定为《西游记》的作者,实是因为《西湖记》与《西游记》一字之差以讹传讹。
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版西游记》卷首刻有“华阳洞天主人校”字样,而李春芳少时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故又号“华阳洞主人”;
五是《西游记》里有不少道教的专用术语,嘉靖、万历年间,此种术语属于当时道教的北支全真教。因此,《西游记》作者必然与全真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有可能的,应该是嘉靖、万历年间的茅山全真龙门派道士阎希言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