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使人进步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知识园地文化教育科技生活校园读书
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园地

你也一样的英文怎么写 你也一样的英文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3-06-13 11:44责任编辑:戴明明关键词:英文,怎么读

贵州小山村里,来暑假的重庆退休教授免费教孩子英语,大坝英语课开始了10年

我在村子里买的10大学生 每个人都听说过他“坝坝英语”

贵州农村的夏天凉爽宜人。午后,猫儿狗儿懒洋洋躺在阴凉地里。通县肖海街水镜村的一个空坝上,整洁的英语朗读,让这个村子显得格外不同。

“唰唰唰……”一位长者在黑板上书写着他这堂课要讲的重点。十里八村耳熟能详的“坝坝英语班”一晃已开班10年,他的名字叫刘,今年73岁,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退休教授,也是“坝坝英语班”的创办者。

这10年里,每年暑假,孩子们都会期待“爷爷”的到来,刘也将如期而至。我在村子里买的10大学生,每个人都听说过他“坝坝英语”。

从1个到60个

这个暑假,刘给山区的孩子们辅导英语已经是第十年了,“坝坝英语”也迎来了人数“巅峰”,足足有60一个学生来上课了。娃娃们每天准时来到坝坝,自觉摆好桌椅,掏出书本笔记,一个个听得特别认真。

十里八村远近驰名的“坝坝英语”起源于这个院子,也一直在这个院子里。

2012年,刚退休没多久的刘晓生和老伴来到桐梓县水井村烂坝子组避暑,邻居家刚上初中的孩子在学英语,作为曾经的大学外语教学组组长刘晓生来了兴致,我想看看山里的孩子是怎么学英语的。

孩子读完,刘晓生却皱起了眉头。“相当糟糕……”刘心想,但是有46他说,多年的教学经验:“你重新读一下,我给你讲讲。”就这样,这个娃娃成了他的第一个学生,现在这个娃娃已经研究生毕业了。

英语是不是大多数乡村孩子的共同难题?他萌生了免费教课的念头。最开始,刘的“小课堂”在坝子上讲、进去说。后来学生多了,家里放不下,刮风下雨的时候,不能放在大坝上,父母只是你10元我20元凑了400多元,凑出了一间教室。

明确地,就是隔壁邻居周婆婆把放打米机的房间腾出来,父母凑钱买黑板、桌椅,大家一起打扫院坝,折腾出了一间教室,英语课正式开始了。不过,后来教室也坐不下,“坝坝英语”终于回到了坝子。

从1个到10个,学生越来越多,水镜村的孩子们暑假有一个好去处,甚至其他村的家长也带着孩子来这里。这个暑假,学生人数达到60个,这是10数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

每年8月初来贵州,9月初回重庆,每天免费教学4个小时,风雨无阻,永不缺席。

为了便于教学,这一年,刘为学生们统一了学习材料。他说:“我可以得到家人的认可,像一家人一样和他们相处,这大概是我目前最大的快乐,我想看着这些孩子一步步成长!”

“撑着伞,上完课”

就读于山东大学的罗是英语班的第一批学生之一,在她眼里“刘爷爷”很“倔”。也是刘爷爷,让她第一次发现,学英语是这么有趣的一件事。

她回忆起去年,有一次下大雨,所有小朋友都坐在屋檐下避雨,“刘爷爷一个人撑着伞,站在雨里,坚持上完了那堂课。只要爷爷在上课,我从未缺席过。”即使在大学里,避暑别墅,她依然要去听课。

“坝坝英语班”给她带来了帮助,不仅体现在分数上,更影响着她的人生态度。从前听着“刘爷爷”谈书本之外的知识,梦想的种子便在她心里埋下,指引着她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上大学后,每次有悲伤的事情发生,她都会打电话给刘爷爷,“他说的话总是让我很宽心!”

教出10大学生

来自桐梓县容光镇的学生远闯,让刘晓生印象深刻。远闯前几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桐梓某重点中学录取,但英语却只考了58分。后来,当刘晓生听到远闯朗读英语,才明白他的英语成绩为何拖了后腿。

原来,元创因为发音问题不敢看书,也记不住。

找到根源后,刘晓生引导他诵读和背读,讲解发音部位和要领,以初三年级课文为例,同时,建立儿童英语语法的整体框架。如今,远闯已经在读大三。

“桐梓的这些孩子很棒!”刘晓生介绍,虽然每年面对面上课的时间不长,但是教他们如何学习英语是非常有用的。孩子们分成两个班,小班初中以下,大班初中至高中。小班一天一节课,大班一天两节课。小学侧重读写记,中学侧重语法。

10年里,村里考出的10来大学生,都曾是刘晓生“坝坝英语班”的学生。“在这里上学的孩子,高考时几乎都考出了自己的历史最高分。”刘晓生很自豪。

“不拿群众一分一毫”

来学“坝坝英语”有一个条件:学费分文不收。这是水镜村公开的秘密。当地人尊重刘老师的意思,把这份感情维系在一起。

“饭不吃,水不喝。”“硬是丢礼物给他,他也要想办法还回来。”村里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长,都想多少掏点学费表心意。可每次这事一提,刘晓生就要冒火。

刘对说,他是军人家庭的孩子,自己也是一名军人,从小的理念就是“不拿群众一分一毫”。

为拒绝村民们给他送东西,他还专门挑选了三户村民,每户支付100元,定期在他们的菜地采摘新鲜蔬菜。“新鲜又方便,还能现摘现吃,特别安逸。”刘对说,这样村民们有钱收,他和老伴也能吃到原生态的蔬菜,一举多得。

后来,当村民送来的食物无法退回时,刘的老伴李婆婆就网购一些书、把钢笔给孩子们。

“不拿群众一分一毫。”刘对说,“虽然没有物质收入,但我获得了超越物质和名利的满足感。”

桃李满天下

在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唐刚把刘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他对孩子们说:“一个人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一个人未必光芒万丈,但绝不能黯淡无光。”

刘晓生正是重庆外国语学校招收的第一届学生。1963年,重庆外国语学校创立,成为全国唯一7一所外语学校。当年面向全市招生80名学生(英语、俄语各40名),刘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他上山下乡,入伍,由部队送往四川大学外文系学习……退休前是原第三军医大学(现在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教授,曾任该校硕士博士外语教学组组长。

前几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也在学校官方多个渠道的账号转发了刘的事迹,执教30刘多年,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学生中,有中科院院士,也有知名专家,还有许许多多教授和讲师。

刘晓生曾经讲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去灌满一瓶水,而是去点燃一盆火。”他至今追求“一个好老师可以塑造孩子的一生”这个理想。

“明年你还会来吗?”面对这个问题,刘晓生笑着说:“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我一定会再来。”

综合上游新闻、华龙网、人民网

来源: 重庆晨报

知识推荐

悠然学习网——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一起学习更多文化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355@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1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yopop.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