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天眼”(fast)已成为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500米)。在天文观测领域,为了比较射电望远镜的尺寸,需要分清射电望远镜的形态、是剖面的、球面的、带形的,还是把许多单个射电镜连起来组成的阵列。下面让我们盘点一下不同类型射电望远镜的尺寸。
VLA(阵列)
超大阵列(VLA)位于新墨西哥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合成孔径射电望远镜。它由27个25米长的Y型射电望远镜组成。人们可以通过轨道移动单个望远镜来改变望远镜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不同的阵列来满足不同的观测需要。为了纪念射电天文学之父卡尔·詹斯基,VLA现在改名为詹斯基甚大阵列。计划中的ska(平方公里阵列)将由南非和澳大利亚数以千计的小型射电望远镜组成,并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天马”(65米)
抛物面射电镜是最常见的射电望远镜。上海6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又称天马望远镜,位于上海松江佘山。它是亚洲最大的全方位移动式大射电望远镜系统,也是世界第四大射电望远镜系统。它建于2012年。它能探测到100亿光年以外的物体。
“绿岸”(110米)
罗伯特·伯德绿岸望远镜位于北美西弗吉尼亚州,抛物面天线直径达110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移动射电望远镜,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移动物体。它高146米,重7700吨。反射镜采用独特的离轴设计,使天体辐射能直接到达天线表面,增加有效观测面积。绿岸望远镜于2000年投入使用。它位于“无线电静默区”的核心区域,那里没有手机、无线WiFi、电视甚至微波炉。这架望远镜非常灵敏,它甚至能捕捉到“像雪花落到地上”的微弱信号。自2011年以来,它还从开普勒望远镜中选择了一些潜在的类地行星作为观测对象,以寻找可能的宜居星球。
“洛弗尔”(76米)
曼彻斯特大学洛弗尔射电望远镜的抛物面天线直径为76米。1957年建成时,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移动射电望远镜,现在排名第三。洛弗尔是一名英国天文学家,对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所谓射电天文学是指,利用无线电接收技术研究天文现象。
“埃菲尔斯伯格”(100米)
位于德国波恩附近的埃菲尔斯伯格射电望远镜建于1972年。它的抛物面天线直径100米。抛物面由2372块长3米、宽1.2米的金属板组成,排列成17个同心圆。这台望远镜观测波段宽,从90厘米到3毫米不等,灵敏度和分辨率都很高。首次在毫米波段观测脉冲星辐射,在射电星系、活动星系核、星际分子等观测方面也取得了成果。
“阿雷西博”(350米)
阿雷西博望远镜直径305米,建在波多黎各岛的一个天然陨石坑内,后来扩大到350米。与上面的可旋转望远镜不同,它的孔径太大,无法支撑,更不用说移动了。只能挖个坑放进去。因为它不能旋转,所以需要用一个球面主镜,用“锅”的不同部分,从不同的方向扫描天体。自1963年投入使用以来,科学家们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例如,1974年,泰勒和赫尔斯用“阿雷西博”发现了一种新的脉冲星——脉冲星双星,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RATAN-600(576米)
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射电望远镜是位于俄罗斯北高加索的RATAN-600(拉坦-600),它建于1974年。有近900个反射单元组成一个圆,形成一个直径576米的射电望远镜。中心是馈源舱。RATAN-600的应用在国际上还不是主流。“天眼”
FAST(500米)
如前所述,虽然球面镜和抛物面镜某些部分的相似性可以用来“凑合”不同方向的扫描,但球面仍然存在一个缺陷,即不能像抛物面一样将电磁波会聚在一点上,而只能会聚在一条线上,然后利用复杂笨重的馈源舱进行信号采集。fast最大的技术成果是解决了球面镜随时可以变为抛光镜的问题,还可以使抛光镜移动,让科学家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接收信号也容易得多。fast之所以仍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因为当它被制成球体时,最容易变形成抛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