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使人进步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知识园地文化教育科技生活校园读书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找年纪幼小的少女,其实是在生育这件事上冒险的

发布时间:2023-06-23 13:08责任编辑:陆小小关键词:其实

最近听了一首爱尔兰民谣《daily growing》,是我喜欢的说故事的歌谣风格:

欧洲中世纪,一位24岁的女子,奉父亲之命度给一个14岁的少年。

她说:爹呀你大错特错,年纪天差地远。

父亲说:闺女呀我千对万对,他是大地主家的少爷,他会长大,当我死去,他会保护你。

少年14岁为人夫,15岁为人父,16岁——墓草青青。

女子泪如雨下地给他缝尸衣。

我分享给朋友这首歌。

朋友诧异地说:那她一辈子不就毁了?她爸真坏。

我说:不不,她生育过,证明了自己有生育力,经产妇比初产妇生育危险少,再婚会很会欢迎。西方社会也不兴寡妇守节。对这妹子来说,再婚是自然的事儿,也许还能带地产和城堡改嫁,幸福无边呢。西方历史上很有几位这样的女士,嫁N次老公,死N次老公,一次比一次富裕。

我不由得发散思维了一下:

中西若干国家,都有让少年娶年长女性的风俗。

沈从文的《萧萧》,萧萧12岁嫁2岁的丈夫;

普希金记录的俄罗斯民俗:

男人一般在十三岁时跟二十岁的女人结婚。老婆打老公,可打四五年,这以后,老公便动手打老婆。

由此观之,男女双方都各有其行使权力的期限,两不吃亏,此均势一直保持下来。

这显然是为了生育考虑的。

男性寿命低于女性,青春期又是男性死亡的一个高峰(这个阶段男性的意外死亡率是女性的十倍)。

所以让男性在青春期前期结婚生子,哪怕之后他死了,也算履行完使命了。

显然也是为了同样的理由:

中西各国,都在不同时代,展示出对已生育女性的爱好。

曹操就非常喜欢那种结过婚、有过小孩的女人——推测他老人家还是想多子多福吧?

十五世纪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四世,他的王后在和他结婚之前,已经结过婚并且生养过好几个儿女了。

欧洲小说里也经常有这样的描写:战争中,女子被掳,被强暴,生儿育女。到打赢了仗,她和她的孩子一道回到本家,长辈安慰她:我们再给你找个婆家。小媳妇比黄花闺女好找人。

相应的,找年纪幼小的少女,其实是在生育这件事上冒险的。

同时,不让寡妇再嫁,也是毫无疑问降低生育率的。

当然离婚冷静期,也起到同一个作用。

我算了一下,中国汉代就有零星的杀婴儿记录;

大概宋代之后,开始全面推广对处女的爱、寡妇不再嫁,同时出现大量杀婴溺婴的记录……

也就是,中国从宋代起,就开始嫌人口太多了。

知识推荐

悠然学习网——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一起学习更多文化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355@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1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yopop.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