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使人进步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知识园地文化教育科技生活校园读书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什么是马镫

发布时间:2023-06-13 11:29责任编辑:赵小芳关键词:

马镫 ??[mǎ dèng]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马镫 ??[mǎ dèng] [马镫]基本解释

亦作“马镫2”。挂的马鞍两边的脚踏。

[马镫]详细解释

亦作“马镫2”。挂的马鞍两边的脚踏。

《南史·张敬儿传》:“ 攘兵 ( 刘攘兵 )无所言,寄 敬儿 马镫一只, 敬儿 乃为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一·诸铁器》:“田野燐火,人血所化,或出或没,来逼夺人精气,但以马镫相戞作声即灭。” 沉凯 《古玛河春晓》第三章:“ 杨忠民 正在帮一个战士调整马镫皮带。”

[马镫]百科解释

马镫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最早的马镫是单边的,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演化成双边,进一步解放骑乘者的双手,它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马镫,从西汉壁画中可见一斑。在没有成熟马镫的3世纪前,由于已有马鞍的发明和推广,有大量骑士作战的记录,如西周晚期的数千骑作战记录,到了公元前4世纪战国兵法对骑士作战的兵书《六韬》,六韬中就有大量训练和选拔骑兵的方法,如要求骑士能“绝尘跨沟壑””冲敌险阻... 更多→ 马镫

[马镫]英文翻译

Stirrup

[马镫]相关词语 棺椁 横刀 马鞍 砍刀 朴刀 马道 匈奴 马鞭 骑兵 马具 湛卢 井阑

马镫的含义是什么

意思是:4支箍,20根直径10mm,箍筋间距100至150毫米(加密区100毫米间距、平段150毫米间距)。

箍筋表示方法:

10@100/200(2)表示箍筋为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双腿箍。

10@100/200(4)是指10个箍筋,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部用于手臂和腿。

8@200(2)表示8个箍筋,间距为200,两腿箍。

8@100(4)/150(2)表示箍筋为8,加密区域的间距为100,臂与腿之间的间距为150,非加密区域的间距为150,双腿间距为150。

扩展资料:

制作马镫的要求:

用圆形钢筋制成的箍筋的一端应是弯钩(半圆钩、直角钩或斜钩)。吊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对于一般结构,箍筋钩的弯曲角度不应小于90°,钩的直线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件,箍筋为圆形的接头必须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矩形箍筋端部应有一个135°的勾子,勾子伸入核心混凝土的直部长度不得小于20cm。

马鞍上踩脚的叫什么

马鞍上踩脚的叫马镫。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 ,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

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最早的马镫是单边的,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演化成双边,进一步解放骑乘者的双手,它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

马镫发展历史

中国实物的硬质金属马镫的年代是北魏时期,这种马镫是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挂式马镫。后这种马镫通过高句丽向东传播,扩散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继而出现了窄踏板金属马镫在亚洲大草原上的广泛传播。

在中国南方地区,约在公元4世纪也已出现了马镫。总之,木芯长直柄马镫是东西方各类马镫的源头。其后,马镫也被高句丽人掌握和改造,用木芯包铁镫代替了北燕的木芯包铜镫。

有了它,骑兵可以更轻松的在马上做各种动作,人类战争史才真正迎来了骑兵无敌的年代。马镫最早是用皮革制成的。马镫有银,铜,铁鎏银,铁等不同的材质。它是马具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件。是为了帮助骑士上马而发明的。

知识推荐

悠然学习网——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一起学习更多文化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355@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1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yopop.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