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使人进步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知识园地文化教育科技生活校园读书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2022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分析生育率)

发布时间:2023-06-13 11:29责任编辑:蔡大石关键词:人口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人口[注:全国人口是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盘古智库依据此次“七普”公布的全国人口数据,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并梳理了主要趋势与特点:

1. 人口总量方面,整体持续增长,十年间增加了7,205万人,增长率5.38%。相比2019年的140,005万人,增长了1,172万人;

2. 人口流出流入方面,甘肃、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均为人口流出量较大的省份,东北地区人口流出现象严重,而新疆、贵州、四川、重庆等部分西部地区人口流入量明显增加;

3. 人口总量排名方面,名次略有变动,前五的省份从“六普”的广东、山东、河南、四川、江苏,转变为“七普”的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

4. 人口增量方面,相比2019年,人口增量最大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河南、贵州;

根据数据显示,总体而言,我国人口有由中西部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的趋势,但近年来,由于全球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建成,营商环境优化、“大数据”产业布局等原因,部分人口回流至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西南部地区。而北方城市普遍对投资路径的依赖较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供应的位置,特别是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的产业结构均较为单一,这也是导致人口大量流出的原因之一。

数据对比图示

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分析

还记得去年11月的那次人口普查吗?今年4月中旬将新鲜出炉。这十年来年女比例有何变化?

究竟是男方所说的:重男轻女没这么严重,是女权夸大其词。还是女方回答:重男轻女极其严重,男权所谓女婴瞒报不过是避重就轻。

10天时间,最终答案即将揭晓,农夫作为吃瓜群众,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回顾第六次人口普查,看看双方论点究竟有何根据?农夫特地在政府网搜寻了答案并进行汇总。

第六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人口比例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总人口比例104.90。

按联合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设定为103—107:100的范围来说,我国是处于正常人口比例状态下的。

但是,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0-4、5-9、10-14岁这三个年龄区间中性别比是远高于联合国发布的正常性别比例的,也就是说此阶段男性严重多于女性!

男女性别差距最大的区间

从时间来算,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现今2020年,此3个阶段男性年龄最大到25岁的适婚年龄,最小者10岁再过8-10年也到了谈恋爱的年纪,按数据说平均每100个男性就有17.5个找不到女朋友。

就此数据来看,女方选手是没错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无可争议!

但是,我们本着大胆举例小心求证的态度,从男方选手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的观点

男方观点 :由于重男轻女的现象,头胎生女婴的家庭,选择了瞒报,实际比例并没有那么严重,到女婴上小学时,将会有大量女性人口出现。

从卫计委的资料中看到,并非大家所了解的那样90年代是重男轻女的高发期,进入新时代了才渐渐平衡。

事实上2000年后才是我国人口失调的元年!

卫计委资料显示:2004年是我国人口比例最失调的时期,达到了最高峰121.18 ,2008年后连续小幅下降 。

这么一听似乎男方也有道理,毕竟人心皆是肉长的,食子之人应当只是一小撮。

农夫再次去政府网查找了入学资料来验证。

未入学男女人口

可惜未能找到历年男女比例,但是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地看到,男性未上学者一千七百万人,女性未上学者四千四百万人。

女性比男性未上学者,多两千七百万人

刨除当年家庭困难的老人未上学,的确可以看出有瞒报现象

2015年卫计委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14,尚未恢复到正常范围。

总结:虽然瞒报现象的确存在,可重男轻女的问题仍然严重,但通过数据我们注意到的是这一现象正随着女性地位的上升而改善。

农夫呼吁大家放下男权女权的斗争,相互理解。在压力如此大的社会下,房贷、育儿、养老、医疗,四座大山唯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解决。

单纯地追求权力没有任何意义。

举报/反馈

知识推荐

悠然学习网——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一起学习更多文化知识。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355@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1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yopop.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