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寺街道。阿房宫始建于秦始皇35年,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
至于为何要修阿房宫。《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
修建阿房宫开始于秦始皇35年,秦始皇去世时,阿房宫尚未修成,秦二世三年阿房宫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国灭亡,前后几十万人共计修建5年。
阿房宫向南,正对着秦岭北麓沣峪口,阿房宫向北,正对渭河。这条南北轴线就是秦都咸阳所定的中轴线,阿房宫所在地正是这条轴线上的最高处。
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只建成了“前殿建筑群”和"上天台建筑群"。其中前殿遗址史载"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经考古发现,前殿占地880亩,相当于9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磁石门:《三辅黄图》记载为阿房宫前殿之门,门以磁石制造,可以防止行刺者,遗址在今三桥镇双楼村。上天台为阿房宫殿祭祀天神的建筑物,遗址在前殿遗址东500米处,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
"阿城"位于阿房宫前殿夯土台基之上,是前殿及其附属建筑的外垣城墙,先于前殿而施工。其所处位置,在今大小古城村一代。南宋程大昌《雍录》记载:阿房宫,未为屋,先为城,城成而人为呼名阿城也”。
阿房宫虽然没有完全建成,但阿城还是存留了很长时间。《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建元三年"举籍阿城以南……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可见"阿城"在西汉中期还依然完整。
阿城因地近长安就往往成为屯兵的地方。 《十六国春秋》载:苻坚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冲占据阿城。《资治通鉴》载:慕容冲即皇帝位于阿房,改元更始。冲有自得之志,赏罚任情。
隋末,唐太宗李世民入关,自泾阳趋司竹,也曾经屯兵阿城 。颜师古说:"以其墙壁崇厚,故俗为阿城"。
北宋大臣宋敏求在《长安志》一书中载:"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今悉为民田",可见到了宋代,阿城已被夷毁。
阿房宫遗址的集中区,北起新军寨、后围寨,南至王寺村、和平村北,南北纵长5千米,东以皂河为界,西迄长安县小苏村、纪阳村,横宽3千米,总共占地约15平方千米,有大型建筑遗址20余处。
阿房宫遗址现存夯土台基最大高度在12米之上。其土质纯净密实,夯层清晰而整齐,层厚7-8厘米,风雨2000余年,保存完好。现在的阿房宫遗址上,建筑全无,以苗圃原地地面保护为主,植被茂盛,未有任何现代建筑。
1956年,阿房宫遗址就是省级文保单位。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991年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