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豪 中国古代谁最有钱
1、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
陶朱公即范蠡,春秋时期越国大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辅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理应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2、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
端木赐,字子贡,名赐,姓端木,春秋末期卫国人(今属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他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为孔子弟子中首富。此人不选,是无天理。
3、清朝巨贪——和珅(1750年—1799年)
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清代最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此人不选,此评当废!
4、营国巨商——吕不韦(约前292-约前235)
吕不韦,战国末年着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吕不韦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着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5、富可敌国——沈万三(1330年~1376年)
元末明初江南巨富。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他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只可惜其孙卷入蓝玉之案又被朱元璋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6、第一富翁——伍秉鉴(1769—1843年)
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他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pian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朝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 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7、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乔家大院》主人公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人称他为“亮财主”。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8、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
胡光墉,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着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并开办胡庆余堂中药店。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
9、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
王炽,一代钱王,红顶商人。资本主义在西方巳兴起,生活在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王朝的他抓住全国商品经济萌动的态势,投巨资于刚兴起的银行票据汇兑行业,以昆明“同庆丰”钱庄为龙头,在当时全国22个行省中的15个行省及香港、越南、马来西亚设立分行……被誉为“执全国商界牛耳”之云南金融业的开山鼻祖。晚清巨商王炽在英国《The Times》评选的19世纪10年代世界首富中排名第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三代一品红顶商人”,晚清名臣李鸿章曾称其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王炽的商德商道,对后人都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10、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宁波庄市人,是着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有人资助他在虹口的美租界百老汇路口开设了上海滩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自开业的五金店——顺记洋杂货店。并据此发展出覆盖五金、机械、钢铁直至军需器械和军服的庞大生意,开设了38个分支机构,赢得了“五金大王”的美称。并继投资金融业,在上海、杭州、镇海、芜湖、湖州等地开设票号、钱庄,鼎盛时竟达108家。
中国古代四大富翁
四大富翁是 邓通,糜竺,石崇,沈万三.
八大富豪是
1、刘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亚洲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富翁。其收受贿赂所得据说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收缴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仅为白银20万公斤,此人不选,是无天理。
2、和珅:清代乾隆时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此人不选,此评当废!
3、邓通:西汉文帝宠臣,凭借与汉文帝的特殊关系,垄断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景帝即位,旋失宠,被收。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4、梁冀:东汉外戚,两个妹妹皆为皇后,广敛财富,鸩杀皇帝,时称“跋扈将军”。汉桓帝时被收,缴得家财30亿多。曾挤身于《亚洲华尔街日报》评选的中国巨富行列,合当入选。
5、吕不韦:战国时期阳翟大商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据说连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
6、石崇:西晋著名富翁,其财富来源系任荆州刺史时拦劫沿途客商而得。最经典的故事是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斗富大获全胜,可谓“富可敌国”也毫不夸张。盖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训,终为一才妓绿珠破财,最后连命也搭上。限于名气之大,当然获选。
7、沈万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其孙卷入蓝玉之案被充军云南,财产没收。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得国际贸易商人。建议入选。
8、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中国古代著名的顶级'商业大佬'有哪些
1.范蠡,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人尊称“商圣”,自号陶朱公。
2.端木赐,是孔子的弟子,被尊称为中华儒商之祖。
3.吕不韦,主张囤积居奇、贩贱卖贵,敢于冒险,善于投机,有“奇货可居”和“一字千金”的经商经典案例!
4.胡雪岩(1823-1885年),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清代红顶商人,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是当时的“中国首富”。并开办了胡庆馀堂中药店,留传至今。胡雪岩白手起家,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结识左宗棠,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凭借其超凡的能力在中国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笔。
中国历史上最有钱的商人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有钱的商人当属吕不韦。种地可得百斤,贩卖珠宝玉器,可得千金。拥立一人做国君,天下也,无价也。吕不韦成功实现梦想。其富非金钱可衡量。
古代最有钱的富豪,你认识他们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么一小撮人,他们富可敌国,家里的钱财往往让皇帝都羡慕,他们都是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
1、陶朱公:春秋末期人,是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的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可称为 “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2、和珅:清代乾隆时大贪官。其事迹家喻户晓,他不仅贪,还开了140余家商铺,官商勾结,其财富极其惊人,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时期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
3、邓通:《水浒传》中王婆说“潘驴邓小闲”中的“邓”就是指的邓通。他是西汉文帝宠臣,凭借与汉文帝的特殊关系,垄断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制"邓通钱",富甲天下。景帝一即位,首先便把邓通革职,追夺铜山,并没收他的所有家产。可怜富逾王侯的邓通,一旦落难,竟与乞丐一样,身无分文,最后竟饿死街头。
4、吕不韦:战国时期的大商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国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登上王位,他本人也成功的实现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据说连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跻身古代豪富当之无愧!
5、石崇:西晋著名富豪,其财富来源系任荆州刺史时拦劫沿途客商而得。最经典的故事是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斗富大获全胜,可谓“富可敌国”也毫不夸张。盖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训,而且在政权交替之时站错队伍,终为一歌妓绿珠破财,最后家破人亡。
6、沈万三: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其孙卷入蓝玉之案被充军云南,财产没收。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
7、胡雪岩。清朝“红顶商人”,徽商代表人物。据《异辞录》记载胡雪岩“藉官款周转,开设钱庄,其子店遍布于南北,富名震乎内外。官商寄顿钱财,动辄巨万,尤足壮其声势”。胡雪岩利用官家关系开设阜康钱庄,生意遍布全国,名震天下,被称为"活财神"。他在杭州创立"胡庆余堂"中药店,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需,传承至今,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不过,胡雪岩终究只是一个商人,在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政治斗争中成为了牺牲品,最后惨遭抄家。昔日的荣华富贵,转瞬之间,轰然倒塌,令人唏嘘不已。
以上几位就是历史上最有钱的名人,然而他们之中除了陶朱公安享晚年以外,其他人的结局并不好,均被帝王所忌,最终凄惨死去。
闲谈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商
闲谈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商
闲谈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商
有一句俗语叫做:无官不贪、无商不奸。看来商人天生奸诈,这种认识在被传统农业经济孕育出的中国文化价值观里是根深蒂固的。在理论上,追逐利润和财富最大化就是商人的本能和职业使命,这本应无可厚非,然而现实却比理论更加残酷,“商人”这个名词的起源就是最好的例证:
武王伐纣灭了殷商之后,商朝的遗老遗少丧失了昔日的荣光,被新的统治者规定只能从事被当时人们认为最下贱的商业。因为他们的大都是商朝的遗民,所以被称作商人。
所以也产生了一种说法:商人是有原罪的,因为他们不劳而获、奸诈贪婪、视财如命、为富不仁……好像将语言里一切不堪的词汇用到他们身上都不为过份。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商业富豪,看看真相是什么。
第一:“商圣”陶朱公,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即辅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曾经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被称誉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范蠡居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功,而不恋栈,以其对人性的深刻了解,洞察到勾践不可同富贵,从而挂冠而去,成功的躲避了杀身之避祸。从商以后又“三富三散”并创立了“贵出贱取”的销售理论,足见其高超的政治和商业功力。在陶县一代创业经商并富甲一方后,他又能慷慨散财帮助当地贫民,可见其道德的高尚。他的另一项个人成就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揽西施,游太湖”。作为一介贫民,能够拥有中国美女金字塔尖的四分之一,应该是极其幸运了,据说他还是一位美男子。
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不多,能够后来人被成为“商圣”,足见其骄人的成就和崇高的威望,在品德和能力上都算实至名归。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神、圣二字兼备恐怕后者无人能出其右了。
第二:“中华儒商之祖”子贡,孔子高徒,政治家,外交家,,也是三千弟子中最富有的人,《史记。货值列传》载其“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曾自费乘高车大马奔走于列国,说齐、存鲁、霸越、亡吴,官至鲁、卫两国之相。儒家学说后来得以发扬光大、流传百世,其功甚伟。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三年。
成功的利用其商业财富去支持其政治和教育理想,甚至让很多人仅仅记住了他的儒者身份,子贡也算尊师重教的第一商人了。他本人不仅财富丰厚,而且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又成就了在道德和能力上的另一座高峰。他在儒道和商道上的成就令现在那些附庸风雅,捐一座教学楼就要求冠名的富商们高山仰止,他才是真正的“儒商”。
第三:“商祖”白圭,战国初期人,最早的经商理论大师。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他亦认为经商要按时机,就像孙子吴起用兵、商鞅行法。李悝曾向他求教过致富秘诀,“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即是他首创的经商名言。《史记》推其为“天下言治生祖”。
他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学家,并且能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并作为财政和商务部长为魏国在战国初期的称霸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为后来各国的变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实践准备。现代人里能够在经商实践和商业理论上双丰收的我还没看到。
第四:吕不韦,战国时期阳翟大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随后因被后人称为最大回报率的投资(结识并资助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奇货可居”的成语由此而来。)而任秦国相国十三年,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并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做出重大贡献。遗憾的是,他还是被秦始皇嬴政(疑似是他的亲生儿子)逼迫饮鸩自尽。他编著的《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的由来。
在股票、期货等投资形式高度发达的今天,投资高手专家多如牛毛,不过又有谁能做到“投资谋国”呢?称吕不韦为史上最牛的投资人应该是名符其实。而且,他的政治成就、治国理念、哲学思想又是岂能是巴菲特、索罗斯之流可以望其项背的?
第五:“富可敌国”沈万三,元末明初江南巨富。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其孙卷入蓝玉之案被充军云南,财产没收。
他可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进出口贸易商,最大最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他最大的成就,可能也是至今为止最大的房地产项目-“修建南京城”会使我们现在的诸多开发商们垂涎和汗颜的。不过修建一种城市,多少还有些公益的性质,也算一项贡献。看客们如果去南京旅游,还可以发现当年他留下的遗迹,如果再去周庄,也可以参观一下他的“豪宅”。
第六:伍秉鉴,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贸易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了100万。
他可以说是中国国际贸易第一人,他商号的地位一点不比现在的“通用电气”逊色,如果当时有福布斯富豪榜的化,他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首富。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国难当头时能挺身而出,凭一己之力,共赴国难,也算一位爱国商人。
第七:“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徽商”的杰出代表。因与左宗棠结交,借协办福建船政局、兰州制造局之机,靠包办湘军军需物资业务致巨富,资金最高曾达两千万以上。官至“布政使衔”的从二品官阶,被誉为红顶商人,后受洋商排挤破产。胡庆余堂即为其创办知名企业。
他是当代中国商人的偶像,所谓“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是因为其品格的魅力。后来全力辅助左宗棠收复新疆,也对国家民族有过突出贡献。假设当时中国需要建造航母的话,相信他也会出一份力的。
第八:“钱王”王炽,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晚清赫赫有名的巨商之一,创设“同庆丰”,并改组“天顺祥”,富可敌国。英国《泰晤士报》曾对百年来世界最富有的人进行统计,他排在第四位,而且是唯一榜上有名的中国人。
人们只知胡雪岩,却不知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顶商人。除了商业之外,他在资助中法战争和慈善事业上的贡献更加令人侧目。
第九:“中国商父”盛宣怀:清末官商和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总办全国电报业务,承办汉阳铁厂、江南制造局等实业。他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斟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
如果说上述的商人都还是土豪的化,盛宣怀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富商了,而且提到影响深远的洋务运动,就避不开此人。本人就读的天津大学(北洋大学)中展示的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签署人就是盛宣怀。作为中国现代商父,他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一座里程碑。
第十:“状元商人”,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创办大生纱厂与垦牧公司致富,兴办教育,鼓吹立宪,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家知道,英国工业革命的领军行业就是纺织。那么张謇的事业就是执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牛耳。而且他兴办教育也算是回馈社会。
如数家珍般的一一列举了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豪,可以盘点一下,按照以下时间顺序的表格,也许能让我们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值得借鉴。
排名 ?? 姓名 ? 称号 ? 官职 ? 行业 ? 成就 贡献
1 ? ? ? ?范蠡 ?商圣 ? 谋士 ?贸易 ? 越国复国、慈善
2 ? ? ? ?子贡 ?黎公 ? 鲁卫两国之相 ?教育
3 ? ? ? ? 白圭 ?商祖 ?大臣 ?商业理论 ?财政、水利
4 ? ? ? ?吕不韦 相国 ?投资 《吕氏春秋》秦国霸业
5 ? ? ? ? 沈万三 ? ? ? ? ? ? ? ? 贸易,房地产建南京城
6 ? ? ? ? 伍秉鉴 ?世界首富 ?国际贸易 ? 偿还外债
7 ? ? ? ? 胡雪岩 ?红顶商人 ?二品布政使 ?制造、军工 收复新疆
8 ? ? ? ? 王炽 ? 钱王 ? ?一品 ? ?贸易慈善,军费
9 ? ? ? ? ?盛宣怀 ?中国商父 ?二品侍郎 ? 实业洋务、慈善
10 ? ? ?张謇 ? 状元 ?商人 ? 状元 ? ? 纺织教育
官商背景。
这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官方背景,其中有八位带有官衔,五位本身就是高官。按照大的历史环境,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商人如果不去依靠官府的力量则会生存艰难,更无法获得大的成就。所以,商而优则仕的理念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之中。
例外的是,范蠡、盛宣怀、张謇三人与其他人不同,属于先官后商,这是由于他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决定的。春秋、晚清均属于社会大变革下的不稳定时代,商人可以脱离体制而自由发展。在整个历史沿革中,从官职来看,存在一个去官僚化的过程:商人的官职和职权逐渐减弱,直至到了洋务运动,一个国家主导的经济革命,才出现了盛宣怀。
断层。
上述按照时间顺序的名单中独独缺少了中国最强盛的汉唐宋时期。这三个朝代,均是以发达的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强势政府的统治,商人的生存空间狭小,没有伟大的商人出现也就不奇怪了。因此,没有人可以生活在真空里,商人也一样,需要一定的历史、政治、法律、制度作为环境条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寻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是需要一定的功力的。
明代以后,特别是洋务运动期间富商辈出,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是那一阶段下政府强势推动的洋务运动的直接结果。谁能洞察历史发展的方向,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就能成为那个时代的商业英雄,这也许能给我们现在的企业家们一些启示。
行业。
从表格中的行业这一栏,我们发现商人们的生意大概分为单纯的的“倒爷”和经营制造企业两个阶段。在交通和信息均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商人们通过货物贩卖将有限的资源在地理和时间上进行了更加合理的配置,满足了人们不同的物质需求,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商人们又顺应潮流的转向了经营制造企业,这是他们向实体经济华丽转身,也是对那种“不劳而获”论调的一次有力的回击。不应该否认,他们早期经营的企业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成就。
商人们在本业之外,有些是思想家、他们为中华文明的思想宝库添砖加瓦;有些是慈善家,投身于社会公益和教育事业;还有一些为国家民族抵御外侮、维护领土完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都是他们在商业领域之外的突出成就,也是对“为富不仁、视财如命”的论断的否定。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商人的原罪本就是伪命题,前辈们用事实毋庸置疑的证明了这一点。一个行业本身是中性的,要看其行为的善恶和其成果的好坏,而不是象现在那种仇富的思潮,将将一群人“一棍子打死”。我们有理由称这十位先贤们是伟大的商人
翻翻词典,看看伟大的含义吧:伟大:崇高卓越;巨大魁梧;崇高;雄伟;令人景仰;宏大;不寻常。
送给他们这样一个“伟大”称号,应该是实至名归的。推而广之,这十人所代表的商业行业而是一个伟大的行业。将他们称作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富商,这里的“大”字不应该是一般理解的“强大”而应该是“伟大”。也许我们应该叫他们为:中国历史上的十个伟大富商,才更加确切一些。